防雷接地知识
防雷接地知识一、雷电的形成及特点
雷电是一种大气中放电现象,产生于积雨中,积雨云在形成过程中,某些云团带正电荷,某些云团带负电荷。它们对大地的静电感应,使地面或建(构)筑物表面产生异性电荷,当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不同电荷云团之间,或云与大地之间的电场强度可以击穿空气(一般为25-30KV/cm),开始游离放电,我们称之为"先导放电"。云对地的先导放电是云向地面跳跃式逐渐发展的,当到达地面时(地面上的建筑物,架空输电线等),便会产生由地面向云团的逆导主放电。在主放电阶段里,由于异性电荷的剧烈中和,会出现很大的雷电流(一般为几十千安至几百千安),并随之发生强烈的闪电和巨响,这就形成雷电。 雷电流分为五个大特点:
二、雷电防护措施
主要包括:直击雷防护、侧击雷防护、感应雷防护三大部分,并采用接闪、分流、屏蔽、均压、等电位、接地等技术措施。
三、直击雷防护目的及采用措施
直击雷防护是保护建筑物本身不受雷电损害,以及减弱雷击时巨大的雷电流沿着建筑物泄入大地时对建筑物内部空间产生的各种影响。直击雷防护主要采用独立针(矮小建(构)筑物)。建筑物防直击雷措施应采用避雷针、带、网、引下线、均压环、等电位、接地体。
四、雷电感应防护目的及防护措施?
感应雷的防护措施是对雷云发生自闪、云际闪、云地闪时,在进入建筑物的各类金属管、线上所产生雷电脉冲起限制作用,从而保护建筑物内人员及各种电气设备的安全。采取的措施应根据各种设备的具体情况,除要有良好的接地和布线系统,安全距离外,还要按供电线路,电源线、信号线、通信线、馈线的情况安装相应避雷器以及采取屏蔽措施。
五、避雷器的分类
避雷器的种类基本上分二大类型:一是电源避雷器,安装时主要是并联方式。按雷电流防护级别的不同分成B,C,D级避雷器。二是信号型避雷器,按照所保护信号线的类型又分成多种,如用于保护计算机网络线的网络信号避雷器、用于保护监控系统中的视频信号避雷器,用于保护RS485线的双绞线信号避雷器,用于保护发射机天线系统和接收无线电信号设备系统的天馈线信号避雷器等等。连接方式是串联。
六、雷电的反击及消除
雷电的反击现象通常指遭受直击雷的金属体(包括接闪器、接地引下线和接地体),在接闪瞬间与大地间存在着很高的电压,这电压对与大地连接的其他金属物品发生放电(又叫闪络)的现象叫反击。此外,当雷击到树上时,树木上的高电压与它附近的房屋、金属物品之间也会发生反击。要消除反击现象,通常采取两种措施:一是作等电位连接,用金属导体将两个金属导体连接起来,使其接闪时电位相等;二是两者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七、接地的种类
接地的种类除防雷接地外,还有交流工作接地、保护接地、直流接地、过电压保护接地、防静电接地、屏蔽接地等等。
八、电子设备的接地方式及接地电阻要求
电子设备的接地方式有独立地和合设地。独立地的接地电阻值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不大于4欧,并采用一点接地方式。电子设备接地宜与防雷接地系统共设,但其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欧。若与防雷地分设,两接地系统的距离不宜小于20米。
九、在各类防雷中对引下线和天面网格的要求
引下线和天面网格通常用镀锌圆钢不小于φ8。一、二、三类对应引下线间距不大于12米、18米、25米; 一、二、三类对应的天面网格5*5平方米(4*6平方米)、10*10平方米(8*12平方米)、20*20平方米(16*24平方米)。
十、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降低防直击雷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宜采用的措施规范P26第4.3.4条,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降低接地电阻可采取下列方法之一:
1.采用多支线外引接地装置,外引长度不大于有效长度,即le=2 ρ。
2.接地体埋于较深的低电阻率土壤中。
3.采用降阻剂。
4.换土。
页:
[1]